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自主招生是先选好专业还是本科 自主招生相关的问题,今天,大学招生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自主招生通过后可否选专业?
一般情况下是不赞成换专业的,如果谁都这样想进去了再换专业.假如很多学生进不去热门专业就先填其他普通专业,最后换专业,学校明显不允许这样.。大学转专业一般是第一年成绩在班级的前10%,可以从理科转到文科,不可以从文到理科,需要向学院提出申请,学校就乱了。
大学招生网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对于大多数高三毕业生和学生家长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从2003年开始,这项曾被无数教育界人士呼吁了多年的制度,终于打破坚冰浮出水面。
从2003年的22所大学到今年的28所大学,由单纯学校推荐到学校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自主招生经历了两年范围不大却影响深远的摸索和实验。
那么,这项新生事物到底给我们传统的高考招生制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其对众多学子和家长意味着什么?
中学:不鼓励也不反对
课间操时间,十来个高三学生涌进王进生老师的办公室。来的学生都是一个目的:咨询今年有关自主招生的情况。有的学生抄下了心仪学校的招生网址,有的学生拿着招生材料跑去复印。
“学生家长也有亲自跑来的,也有打电话的,但凡成绩好的学生,家里还是挺关心‘自主招生’的。”王老师说。的确,对于每一分都有可能决定命运的高考来说,20分的优惠对于每个学生来讲都充满巨大诱惑。
高三·二班的班主任崔金晴老师,是一中的十来个特级教师之一。教语文的崔老师认为高考成绩有时并不一定能证明一个学生的水平,“像语文、政治这样的科目,有很大的现场发挥因素,而且判卷过程中有判卷老师眼高眼低的问题,不像理科有确定的答案,同样水平的学生,成绩有一二十分的落差也属正常。就这一点讲,去争取20分的‘
保险分’是值得的。”
但崔老师也并不否认,“‘自主招生’的门槛是很高的,除非是成绩相当出色的学生,否则不要去凑这个热闹。”据记者了解,几乎所有的高校自主招生都有报名、学校证明、填写自述材料、面试等程序,在分秒必争的高考冲刺阶段,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争取自主招生的“20分”是否值得,还是学生需要认真权衡的问题。崔老师的另一个担忧是,“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是学生对自己向往大学的第一次敲门,如果没有录取,或多或少会影响随后的高考信心。”
刚送走2004届毕业生的李凌起老师则更为直接,他认为“自主招生”是高校间的一种竞争--抢生源,先占住几个好学生。“我就在班上和学生讲,好好准备高考,不要分心,别到时什么都误了。”在李老师看来,好学生考试中是会存在偶尔失误的情况,但真正素质全面的学生其心理素质也应该是过硬的,所以失误概率也是非常低的。
一中这所省重点中学的老师对自主招生并不很感兴趣的一个直接原因在于,学生考自主招生的初衷没有得到体现。据教务处王进生老师讲,“一中2004届毕业生中通过自主招生的有6人,有的学生分数已经超了分数线很多,像省理科状元刘倩;有的学生因没把握,在填报志愿时又改了学校。因此,没有人用上这20分。”
因为自主招生的20分很难得到完美的利用,而且又耽误不少时间,这多少使得一些重点中学并不很看好。
学生家长:不争取怕将来后悔
高校:择优是目的
一位报考了2005年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家长坦言:“我的孩子成绩非常好,在他所在的重点中学也是前三名的,如果发挥正常,考取北京大学没有问题。让他参加自主选拔录取考试只是为了高考更有把握,万一发挥失常,也可以降分录取。”
为了“双保险”的目的而让孩子参加自主招生,是众多家长的初衷。“‘省级三好’、‘优秀学生干部’也不过加十分,大家都抢破了头,自主招生能优惠20分,孩子有实力干吗不试试?”在省检察院工作的一位高三毕业生的母亲说。这位母亲最近正忙着上网检索各自主招生高校的情况,“孩子学习忙没时间,我挑几所大学再让孩子选。”
“能为孩子做多少算多少,要是一点儿工作也不做,等将来分数下来真差那么十来分,后悔也晚了。”省检察院这位母亲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心声。
如今已是
北京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的陈姓同学,参加了今年的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这位大学生。陈同学的回答很审慎:“我抱着一种尝试的态度去参与,说实话,我一看题目就感觉很怪,和高考试题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据陈同学介绍,在个人陈述部分,12个题目绝大部分是2003级自主招生的同学提供的,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实际上就是为了给考生一个张扬个性的机会。文科题目比较灵活,知识面很宽,对考生各个方面的素质都要求较高。“能够通过测试知识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这与高考不太相同。”陈同学说。
今年的自主招生是学校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使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跃跃欲试。省考试院招生办有关人士提醒:无论是高考还是自主招生考,都不应该抱侥幸心理,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已经连续两年试行自主选拔录取的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自主选拔录取扩大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它将高中推荐、大学测试和高考检验相结合,避免了一考定终身,有利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而在教育部的改革方案中,也确定了5%的自主招生比例,目的就是给试点高校提供自主选择自己所需人才的空间和舞台,只要校方经过了一定的程序,一些可能通过正常高考进不了自己学校门槛的“偏才”“怪才”尽可收入“囊中”。
那么,经过两年的实践,这5%确实如人们所愿给学校带来了想要的人才了吗?
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自主选拔录取变成了“降低20分录取”,没有达到高校的预期目的。记者从省考试院招生办了解到的信息,今年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中高考成绩几乎都达到了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因此,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中,其实大多数是参加统一招生考试也能考取的,所谓“偏才”和“怪才”并不多。
而记者从各方所搜集的信息也显示,由于没有合适的人才,大多数高校5%的自主招生比例并没有达到。
“自主招生的理想模式应该是高校充分实行‘自主’录取,在中学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把在某一方面能力很强的学生选拔出来。现在的选拔方式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教育界一位资深人士如是认为。
许多高校对于5%的自主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兴奋,在他们看来,5%虽然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自主权,但也在现实条件下带来了烦恼。
“从命题到组织考试、面试,招生过程操作起来难度大得多,工作量也大得多。要经过高中推荐或学生自荐、高校考核排序、高考录取等多项程序,每个步骤都要向社会公示。还时常遇到托关系、递条子的事情,成本实在太高。反而给学校正常的招生带来了干扰。”北京一所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校长这样说。
自主招生在现实条件下遇到的一些尴尬也让其他一些未进入试点名单的高校心有余悸。
“目前搞自主招生的都是国内的名校,我们学校还排不上。但就是有可能,我们也暂时不打算申请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我省一所高校的校领导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我担心自主选拔录取给高校带来的烦恼可能会大于取得的实际意义。另外,5%的自主招生比例很小,也很难招到真正在某些方面有专长的特殊人才。”(本报记者 仝静海)
本期关注 自主招生
从2003年开始,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录取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校在招生中的自主权,促进中学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有关精神,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等22所高校实行了部分招生计划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人数不超过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
由各地中学推荐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培养潜质,或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高校自己组织考试,通过笔试和面试两轮考试确定自主招生的对象,但入选考生依然要参加全国的统考。2004年,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数目进一步扩大到28所,选拔方式也改为学校推荐和学生自荐两种方式。自主招生对象的惟一不同在于,可以在当地录取线下20分以内录取,而且将尽量满足学生的专业选择。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百度高考频道。

谁能更我详细讲讲自主招生
大学招生网(https://www.daxuela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谁能更我详细讲讲自主招生的相关内容。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
根据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数不能超过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试点高校确定的入选考生名单,要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对先期考核通过并且符合统考成绩要求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和试点学校,须及时将自主选拔录取的已录考生名单向社会公布。
自主招生程序
一.试点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并纳入本校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
二.符合试点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经所在中学推荐或其他形式提出申 请,由中学向试点学校提供考生在校德智体美发展情况以及获奖、特长等证明及写实性材料 。
三.试点学校组织专家组,按照自主确定并经公示的标准和考核办法,对考生材料进行审查 ,并在进行面试等相关测评、考核后,提出候选人,试点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入选 考生名单。
四.考核通过的入选考生名单须及时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备案,并在考生所在中学、试点学 校网站以及生源所在省级招办指定的信息发布平台或新闻媒体上公布。
五.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 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对先期考核通 过并且符合统考成绩要求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
六.试点学校录取工作结束后,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应将试点学校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通过本 省级招办信息平台和有关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试点学校须及时将自主选拔录取的已录考生 名单在本校网站上公布。
附:2007年各高校自主招生简章(共59所)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山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
复旦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浙江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重庆大学
厦门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东北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山东大学
河海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新增11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高校名单
江南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7年新增6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高校
北京理工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全国知名高校自主招生报考指南》一书编委会多年来研究自主招生,综合多方家长的意见,整理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几大理由。
一、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这就是说自主招生是正常的高考招生的一个辅助手段,不是很多家长认为的学校另外招生,也不是他们认为的成人教育或者自考的招生,而是同样参加高考,只是多加分,一般在20分到30分之间,并且多为名校。参见08年招生59所学校名单)
二、自主招生我们能得到那些好处。
1、20分到30分的加分。因为自主招生多为名校。比如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大学等等。20分到30分绝对能决定生死。可以给高考加一个双保险。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可能高考的时候有些小失误,那么这20分就是最好的保险。能考上名校的学生,平时成绩都差不了多少,可能最后决定生死的就是20分到30分的加分。除了名校以外,还有一些不错的大学,比如06年的江苏的一位李同学,高考没有考好,但是因为参加了自主招生,西北工业大学给他加了20分,最后被之录取,算是有惊无险。
2、和名校来的老师直接接触。自主招生需要面试,和名校来的老师直接接触,可以让孩子提前领略到大学老师的风采,增加其考入名校的欲望,而自主招生考试也可以做为真正的高考前的一个演练,多一个实战经验。
3、时间安排妥当。自主招生一般在1月中旬2天时间内完成,对学生没有太多的影响。而20分到30分的加分确是沉甸甸的。我们建议家长收集自主招生的一些资料,节约孩子的时间(广告:如果嫌麻烦,也可以购买《全国知名高校自主招生报考指南》一书,得到更权威和真实的自主招生所有相关的资料,价格也不贵,只要20元)。
4、最适合创新型的学生。有些学生脑袋很好,但是就是考不出高分来,而自主招生考试,要的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考试的内容多为此类。鼓励大家创新,为此送你20分到30分。真正的体现了素质教育。
5、招生范围广:只要是高三学生都可以报名,可找学校推荐,可自己自荐
一般,各重点中学都会有校荐名额,学校一般会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或组织一场考试,来确定分配给谁。
各高校,一般以校荐为主,自荐为辅。自荐需要一些条件,如获一些奖项(xxx作文一等奖、
英语作文一等奖、学科竞赛奖等),这些可以查高校的本科招生网获知(老师也会提醒)。
如果校荐、自荐条件都不符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靠关系,比如你的亲戚在xx大学教书,让他向负责自主招生的老师说一下,然后你在网上填好自荐表,按它的要求寄去资料(学校推荐信、期中、期末成绩单(成绩单由教务处提供,一般教务处都会为自主招生的考生改一下成绩))。将报考序号告诉你的亲戚,就行了。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亲戚,还可以靠老师,如果老师和某个高校的教授认识,老师也会向教授争取几个名额(一般属自荐性质),你可以向老师要一个名额来。
以上就是大学招生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大学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大学招生网:
www.daxuelai.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